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建計劃
所在位置:台灣桃園縣
用途:國際機場航廈
基地面積:57,600㎡
總樓板面積:107,610㎡ (15,540㎡ more)
結構:後拉預力鋼筋混凝土結構、局部鋼骨結構
竣工:2013年
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是由台灣著名的結構工程師林同棪於1979年時所設計打造,他受到埃羅·沙里寧(Eero Saarinen)設計的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影響,結構上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預應力結構系統。我提出的設計規劃案,是建立在一種尊重這座被許多人所銘記,並成為大家眾多回憶的舊航廈,以設計的手法接連不斷地將新的時間軸編織串連與現代銜接,使其重生並發展成為一個適合當代的新生門面玄關。這個規劃案是一個融合了新舊結構互相連結的再生計劃,「從過往邁向現代的新陳代謝主義」以及「過往與當代的共生」則是這次設計的主題 。
舊時的第一航廈在建設當時的規劃藍圖,預計每年可容納約五百萬名旅客的使用。然而,隨著航空業旅客的快速增長,實際上則是需要一座能夠容納每年一千五百萬人的航廈。在這個規劃案中,我思考並設計了一種方法,就是在現有第一航廈的結構體提供抗震加固,持續提供旅客使用的同時,將兩側未曾多加運用的露臺以增設大屋頂結構方式,在不增加任何新樓板的情況下,得以擴大空間的使用。此外,利用原有航廈外牆特有的斜柱柱列,使其翻轉成為航站內部空間的主要裝飾元素。
另外,利用屋頂成排的大樑懸鏈曲線的特性,在屋頂部設置兼具採光作用的PC版預鑄式百葉,運用能有效抵抗地震力和風壓的穩定“夾合”式的工法施作,得以將東亞傳統建築的瓦片屋頂以現代建築結構手法呈現。由於原有航廈的交通計劃呈現出汽車、巴士、計程車混雜一處的紊亂狀態,本案規劃上特地採用雙層式車道設計,促使交通處理能力提升翻倍。
如以上所述本次的新增改建是在原有建築架構之下,提供了一套可供即時使用的新生空
前
后